本港95%學童運動量少不乎世衞標準 學者指體質差或影響學業促養成運動習慣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0/10/22 18:29

最後更新: 2020/10/22 19:10

分享:

分享:

凝動香港體育基金建議家長及學校多鼓勵學生參與運動。(程志遠攝)

兒童及青少年運動量不足,凝動香港體育基金公布「中小學生運動參與時數研究計劃」的先導研究結果,發現本港僅5.2%的5至17歲的青少年平日運動參與時數符合世衞標準,周末亦僅為23.7%人達標。團體認為結果反映青少年缺乏運動,建議家長及學校多鼓勵學生參與運動。

世衞建議5至17歲的青少年每天應進行累計至少60分鐘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,例如慢跑、游泳等。計劃委託港大醫學院兒科及青少年醫學系進行研究,於2019年9月至今年1月期間向超過700名中小學生派發活動記錄器,並要求學生持續佩戴一周以測量他們的運動時數及強度數據。研究結果發現,95%學生在平日運動量不足,即使學生在周末有較多運動量,仍僅得23.7%人達標,而女生達標的平均運動時數亦比男生低3倍。而隨年齡增長,本港青少年的運動量會隨之下降,團體認為與學生專注學業有關。

浸大體育、運動及健康學系教授雷雄德直言,香港學童體質屬於非常差,並引用研究運動不足會影響學童腦部發展和認知能力,對學童的學術成績亦有影響,長遠會有早死風險。機構鼓勵家長每日抽空進行親子運動,讓子女建立運動意識,並建議學校將每年4月6日的體育促進發展與和平國際日定為運動日。

新冠肺炎疫情亦打亂學童運動時間,家長鄧太表示,其兒子在疫情期間多留家「打機食嘢」,缺乏運動下體能明顯轉差、身形「發福」,希望在疫情穩定下多帶小朋友外出運動。

鄧太(左)指兒子在疫情期間多留家「打機食嘢」,缺乏運動下體能明顯轉差。(程志遠攝)

擔任活動大使的港隊女飛魚歐鎧淳表示,亦對本港學童、尤其女生的運動量不足感驚訝,希望可以身作則,用行動推動更多女生及小朋友享受運動的樂趣。她認為運動有不同層面,家長及社會不一定要將日常運動等同於精英運動員的層次,令小朋友不會覺得「運動等如辛苦」的印象。

歐鎧淳(左)希望推動更多女生及小朋友享受運動的樂趣。(程志遠攝)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bit.ly/2JdOaiS

訂閱Telegram最新🍴✈️🎁優惠及送禮情報:bit.ly/3bebLM2

記者:蘇文軒